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國防醫學院憶舊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 童年的我體弱多病,常往醫院跑。去醫院最怕打針,最愛的是護士小姐制服,夢想將來有一天我也要穿。中學畢業後,獲得父母支持北上考國防醫學院,終於達成願望。
  國防醫學院那時在臺北市水源地一處人少又偏僻的地方,報到那天一進校門,看到的多是鐵皮屋建築,和想像不一樣,心涼了半截。女生宿舍是早期軍營式的房屋,很大一間,約住七十人、三層鋪。還好不久改建成二層樓房,四人一間,上下鋪,有專用書桌。雖是小小一間,但我們已經太滿足了。
  開學後有四個月入伍訓練,不能外出,對我們這些初次離家的小女生很不習慣。夜間此起彼落的飲泣聲,像混聲大合唱。
  入伍教育在學校完成,內容和男生一樣:夜間行軍、實彈射擊、踢正步、變換隊形等;晚間還有兩小時自習。疲憊的結果,頭一靠上枕頭立刻進入夢鄉,也不想家了。
  入伍訓練結束,開始專業課程學習,白天上八堂課,晚間兩小時自習。最怕上解剖課,老師以嚴格出名。那時不少無人認領或家屬自願奉獻的大體,都送來我校,不虞匱乏,男生都有親自動手的機會。進入教室,冷氣很強,不由得打個冷顫。只見手術檯上一具具大體,男生四人一組操刀,練習解剖,女生只是圍觀,有老師解說。親眼看到體內器官,心兒亂跳,臉色慘白。中午剛好加菜,想到剛才的畫面,許多同學都沒胃口。天黑也不敢離開宿舍,因解剖教室就在宿舍附近。
  解剖很難念,各部位名稱又很多,沒想到後來每人拿真人骨頭到宿舍死背硬記,也沒想到害怕這件事了。
  最盼望假日,遠地同學雖回不了家,可外出逛街,但不愛穿軍服怕惹人側目。聽學姐傳授「撇步」:帶便服去離校不遠處老兵開的裁縫店換。真是「上有政策、下有對策」。
  二年級開始上醫院實習,穿藍色上衣,外罩白色連身服,住醫院學生宿舍,於是自由多了。首先在小南門的三軍總醫院,那裡很熱鬧,每晚下班後與同學相約逛街,然後吃一碗陽春麵加上大量辣椒,熱呼呼,尤其寒流來臨的嚴冬,真過癮。
  接下來到榮總實習,也是住學生宿舍,地點偏僻不能逛街,值班時有美味消夜可吃,至今想起來都會流口水。
  最後實習的醫院在北投,每天可洗溫泉,下班後去爬山,令人難忘。
  畢業後全班分發在不同的醫院及地點,見面不容易,尤其年紀大了,只有在聚會中才得見面。真是如歌詞所說:「時光易逝永不回、往事只能回味。」
  感謝母校的栽培,讓我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、嚴格的軍事教育,讓我能適應不同的環境,瘦弱的身體也變得健康了。現在同學們都已是八十開外的老人,我們更要珍惜現有的一切,開開心心過每一天。
  【作者速寫】閔萬蓀,國防醫學院畢業,退伍後到學校教護理,現已退休。
 
(點閱次數:747)